2015-11-07

ECC/ESMO 2015 免疫治療追蹤






發文追蹤報導免疫治療新聞,也不過半年的事情,ECC/ESMO 又有很多值得關注的事情。


Keynote-028:phase 1b basket trial


這個研究是測試單一劑量的 pembrolizumab 10mg/kg, Q2wk 使用在20多種不同腫瘤的效果,共會收到450個病人,重點是都要有1%以上的 PD-L1 表現,這次 ECC/ESMO 就發表三種癌症的報告:

Abstrac 2801是來自台大的許駿教授報告的是27個鼻咽癌病患,得到22%的反應率與72.8%的疾病控制率,反應維持時間中位數是10.8個月。

Abstract 500 也是口頭報告,是25個肛門癌患者,實驗得到20%的反應率與64%的疾病控制率,6個月PFS是31.6%。

Abstract 522 則是南韓的 Prof. Bang, poster 報告24個膽道癌病患,反應率跟穩定疾病 (SD) 都是17.4%。

免疫副作用則是在分析411個病人之後,發現有2.9%出現 pneumonitis,colitis 1%,hepatitis 0.5%,hyperthyroidism 1.2%,最多的 hypothyroidism 有到8.3%之多。

大概可以看到不管是哪種癌症 pembrolizumab 可能都會帶來一些效果 (~20%),這樣在某些化療標靶時代沒什麼選項,導致爹不疼娘不愛的病,都產生一些治療的契機。免疫副作用確實需要更多的觀察,個人認為接下來 off-label 的使用會非常常見,但是還是要非常的小心這些副作用。

Merck News
臉書連結


CheckMate 025:Nivolumab 在 RCC 第二線與 everolimus 對決 - NEJM ECC同步發表


RCC 一直都是被認為跟免疫治療敏感的腫瘤,這個第三期試驗再度證明了這點。

821個 clear cell RCC在失敗了1-2線治療後,比較接受 nivolumab 3mg q2w 或 原本的標準第二線治療 everolimus 10mg QD。

總存活時間 25.0 比上 19.6個月(HR 0.73, p=0.002),反應率:25% 比上 5%。就連副作用也較支持使用 nivolumab,第三第四級副作用:19% 比上 37%。簡單來說 Nivolumab 大勝。

比較特別的是其中有75%病患腫瘤的 PD-L1 表現<1%,結局還是有效,雖然這些 anti-PD1 的效果跟腫瘤上 PD-L1 的表現是有關係的,但是幾個 Nivolumab 的研究好像都發現不能因為沒染上 PD-L1 就不給治療,這樣太可惜了。

NEJM連結


新 player:Atezolizumab是作用在 PD-L1 的抗體


羅氏的 anti-PD-L1 急起直追,在 IMvigor 210 收了316個膀胱癌病人,根據 PD-L1 的表現分的三組反應率分別是 15%、18%、27%,大概與其他免疫治療差不多水準。反應維持非常久,追蹤24週還有92%病患有效

IMvigor 210 新聞稿

在非小細胞肺癌 Atezolizumab 則是發表了兩個 phase 2 study。

POPLAR 是隨機分配試驗,NSCLC第二線與 docetaxel 比較,287個病人,實驗發現總存活期是12.6個月比上9.7個月。這個研究大約是根據他們跟 FDA 申請的 breakthrough designation,做在 adenoCa 使用過 EGFR 或 ALK 標靶藥物、以及其他 NSCLC 用過白金類化療。

在以 biomarker 做效果的預測上,PD-L1 有分成腫瘤表現與免疫細胞表現,在 POPLAR 中,除非腫瘤跟免疫細胞都沒表現 PD-L1,使用 atezolizumab 都可以有存活上的好處。

BIRCH 則是 NSCLC 的單臂試驗,選擇 PD-L1 陽性的病人,667個病人分成三個 cohort 分別是第一線的、第二線與第三線以上。primary endpoint 是反應率:結果是26%, 24%, 27%,幾乎都相同。細部分析則是看到 PD-L1 的表現量還是與反應率相關。

在肺癌,atezolizumab 已經發動了十個左右的臨床試驗,命名為 IMpower 系列。非常值得我們期待後續的結果。


anti-PD-1 與 anti-PD-L1 之爭


anti-PD-1的機轉大家都很熟悉,就是透過抑制免疫細胞T細胞上的 PD-1,使得原先對腫瘤下降的免疫力再度恢復。 anti-PD-L1 則是在同一個 pathway 的另外一邊,抑制腫瘤細胞(或免疫細胞 APC)上的 PD-L1 ,使得免疫力恢復。

理論上同一個 pathway 應該大家效果都差不多,根據 Roche/Genetech 自己的說法,anti-PD-L1一樣可以抑制 PD-1/PD-L1 的結合,但是可以放過 PD-L2,他們認為 PD-L2 在正常細胞比較容易表現,PD-L1 比較多在腫瘤細胞。爭論點則會在或許腫瘤細胞一樣可以產生 PD-L2 來逃過免疫反應。

目前還有更新的 anti-PD-L1 抗體可以產生ADCC,那或許可以更進一步增加這類抗體的療效。(感謝Li-Chun Lu補充,一般而言,anti-PD-L1的抗體都有被修改成不能產生 ADCC

我相信這個爭論很有趣,短期也不會有答案,也是未來可以叫份雞排珍奶,拿張板凳來看戲,好好觀察的重點。

from wikipedia

小結


跑的比較快的幾間藥廠,各有各的策略,anti-PD1擁護者:BMS 的 "CheckMate" 系列針對幾個重要的 indication 已經都有所斬獲。Merck 的 "Keynote" 系列包括前面提到 Keynote-028,是使用 basket trial 的模式大量的篩選不同種類的癌症,往小的適應症發展的意圖明顯。

anti-PD-L1的擁護者:Roche 的 "IMpower" 系列則是全面的合併化學治療使用,發揮原本 genetech 幾個抗體都是能與化療搭配的長處。 AstraZeneca 的 MEDI 4736 則是朝合併標靶藥物發展,看起來目前的主要目標也是在 NSCLC。

其他藥廠手上都或多或少有免疫治療,大家也都在尋求合併治療的療效,能夠幹掉BMS。像 Amgen 的新法寶, Oncolytic virus 也被認為是很好的合併免疫治療標的,雖然發展史淒慘到不行也是拿到 FDA 了。其他的如 LAG-3 pathway,合併 radiotherapy 使用等等。相信沒多久又會有很多新話題可以追蹤的。